
脊中穴
脊中为经穴名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神宗、脊俞。属督脉。脊即脊柱,中即中间,脊柱古作二十一椎,穴在第十一椎下,正当其中,故名脊中。脊,穴内气血来自脊骨也。中,与外相对,指穴内。
位置:脊中穴位于脊柱区,当后正中线上,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伏卧取穴。
取穴: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,脊中穴位于背部第十一、十二胸椎棘突之间。
功效:壮阳益气,脊中穴有健脾利湿、解痉固脱、宁神镇静作用。
主治:
脊中穴主要用于脾胃及腰脊疾患等。如急性胃肠炎、腹胀、腹泻、呕吐、胃溃疡、胃神经痛、小儿痢下赤白、黄疸、肝炎、腰脊强痛及小儿疳积、风痫癫邪、精神分裂症等。
脊中穴主治腰脊强痛,黄疸,腹泻,痔疮,脱肛,癫痫等。
腰脊强痛,腹满,不嗜食,小儿疳积,黄疸,脱肛,癫痫,感冒,增生性脊椎炎,胃肠功能紊乱,肝炎。
配伍
配足三里穴、中脘穴治腹胀胃痛;
配上巨虚穴、下巨虚穴治腹泻痢疾;
配鸠尾穴、大椎穴、丰隆穴治癫痫;
配肾俞穴、太溪穴治腰膝痛;
配至阳穴、阳陵泉穴、胆俞穴治黄疸。
脊中穴配中枢、足三里、悬枢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。
脊中穴配涌泉治癫痫。
脊中配肾俞、命门、中膂俞、腰俞,有活血化瘀的作用,主治腰闪挫疼痛。
脊中配足三里,有补益气血的作用,主治眼暗,头昏。
文献摘要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禁不可灸,灸则令人腰背伛偻。
《类经图翼》:小儿痢下赤白,秋末脱肛,每厕肛痛不可忍者,灸之亦无妨。
《针灸聚英》:素问刺中髓为伛,行针宜慎之。
研究进展
针麻剖腹产:脊中配命门、腰俞,与其他穴组对比,效果最佳。
按摩脊中穴:按摩脊中穴对腹泻,癫痫等等都是有效果的,如果药物不能够改善,可以用按摩脊中穴的方法来治疗。而且还可以壮阳益血,对肾脏健康是有帮助的。用大拇指按压的方法来治疗,按压的时候会有酸痛感,就表示有效果了,一次大概按摩3分钟左右,一天可以按摩4、5次,慢慢的就可以达到效果了。
1、缓解治疗风湿痛、腰腿疼痛、腰脊强痛等
2、缓解治疗黄疸、暗疮、红血丝、眼睑浮肿、面黄浮肿、油脂旺盛、嘴周痤疮等
3、缓解治疗腹泻、腹胀、小儿疳积、痔疾、脱肛、便血、痢疾等
4、舒筋活络、调理气血、壮阳益气、缓解治疗癫痫等.
|